慕田峪長城,位于北京市懷柔區(qū)渤海鎮(zhèn)慕田峪村,距北京城區(qū)73千米。在中外享有“萬里長城,慕田峪獨秀”的美譽。景區(qū)內山巒疊嶂,植被覆蓋率達90%以上。慕田峪長城全長5400米,是中國最長的長城,也是北京十六景之一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,慕田峪長城由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。
慕田峪長城是明朝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,該段長城東連古北口,西接居庸關,自古以來就是拱衛(wèi)京畿的軍事要處,有正關臺、大角樓、鷹飛倒仰等著名景觀,長城墻體保持完整,較好地體現了長城古韻。
主要景點:
正關臺 是慕田峪關的別稱。正關臺由三座敵樓并立,為長城建筑史上罕見。此關建于1404年(明永樂二年),戰(zhàn)略地位重要,一邊是塞外匈奴駐地,一邊是入京通道,一邊又是進入皇陵的捷徑。慕田峪關長40米,寬30米,高20米,為上下兩層,底層相通,有室多間,可用于囤糧、屯兵。從垛口望長城內外,視野開闊。
大角樓 位于慕田峪關東側的制高點,現編名慕字一臺,是慕田峪長城著名景觀之一。在歷史上大角樓是薊鎮(zhèn)長城和昌鎮(zhèn)長城的分界線。往東為薊鎮(zhèn)所轄,往西為昌鎮(zhèn)所轄。大角樓之所以稱為大角樓,是因為此樓三面有長城,一條向西與八達嶺相連;一條向東,與古北口相連;一條向南,為內支城。因從長城任何一個角度看,都似一個城角,故名大角樓。大角樓在慕田峪長城中,是一個較大的敵樓,這里為東部的制高點,視野開闊,長城內外盡收眼底,向西警戒慕田峪關,向東警戒亓連關,是進退的必經之路。
鷹飛倒 仰是北京萬里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。到過箭扣的人大都會使用“鷹飛倒仰”這個詞匯,來比喻這段長城的險峻和險要。箭扣是近年來在長城畫冊中上鏡率最高的一段,也是驢友們挑戰(zhàn)、攝影愛好者們拍攝的熱點。長城由山腰直伸山頂,在山頂立一敵樓后,又突然下降,翻身向下返回山腰,又驟然升起,直到海拔840多米的地方,繞了一個大彎,其形狀酷似牛犄角,蒼勁雄渾,人們把它稱之為“牛犄角邊”。在慕田峪長城“牛犄角邊”的兩側,有一段長城被稱為稱為“箭扣”及“鷹飛倒仰”。墻體全部建在巖石裸露的懸崖峭壁上,長城的坡度大都在50度左右,其中有一節(jié)接近90度,幾近垂直,臺階僅有幾寸寬,非勇敢者不敢涉足。
遺址特色:
(一)植被覆蓋率高——景區(qū)內植物種類豐富,植被覆蓋率高達96%以上,一年四季景色各異,景景怡人,在國內外享有“萬里長城,慕田峪獨秀”的美譽。
(二)關臺奇特——慕田峪關與居庸關、山海關、嘉峪關等都不一樣,正關臺是由三座空心敵樓構成,通連并矗,兩側樓較小,中間樓較大,三座敵樓之上有三座望亭。關門不設正中,而是在關臺東側,進出關臺也是兩側敵樓設門,這種獨特的關臺建筑是萬里長城所罕見。
(三)敵樓密集——從慕字一臺(大角樓)至慕字四臺(正關臺),不到500米,就設敵樓4座;從慕字一臺至慕字二十臺,長度僅3000米,敵樓、敵臺、墻臺、鋪房就25座,這種百米左右就有一座敵樓的長城段也是不多見的。
(四)長城擁有雙面垛口——其他段長城,多為長城外側一面建垛口墻,而慕田峪段長城卻兩面都為垛口墻,垛口墻即守城將士對敵作戰(zhàn)的掩體。兩面垛口墻,即意味著兩側同敵作戰(zhàn),可見慕田峪段長城在歷史上的重要戰(zhàn)略地位。
(五)內、外支城并存——支城,即在主長城之外根據戰(zhàn)事需要順山勢又節(jié)外生枝修出的長城。慕田峪的外支城即連接慕字十一臺的長城,內支城即“禿尾巴邊”。
(六)富有立體感——慕田峪關,地勢最低,海拔僅486米,往東,陡然上升,至大角樓(慕字一臺)不到500 米,上升117米;往西,從慕字四臺(即正關臺)至慕字十九臺,起伏不大,較為平緩,從慕字二十臺至牛角邊最高處,只經過近10座敵樓,就從慕田峪關的486米上升了533米,達到1039米,蔚為壯觀。
北京、河北境內的長城多為磚石砌筑,是明長城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精華地段。